English

以“金牌精神”追求“卓越教育”

1998-04-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谢 军 我有话说

走进掩映在绿树丛中环境幽静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园,感受最深的是无处不焕发着一种浓浓的“金牌精神”。该校自1991年以来,先后有13位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物理、化学、计算机、生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竞赛中,获10枚金牌和4枚银、铜牌;此外,该校学生还在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和美国数学邀请赛中,荣获上海赛区两个团体第一名。如此骄人成绩,该校因而一直享有“金牌学校”的盛誉。然而,该校师生说:有形的金牌固然可喜,而无形的“金牌精神”更珍贵。他们把“金牌精神”概括为:勇于进取,勇攀高峰。这些年来,他们不断弘扬“金牌精神”,追求“卓越教育”。他们提出:学生要卓越,教师要卓越,学校要卓越。

华东师大二附中作为直属教育部的上海市重点中学,在全面实施卓越教育的过程中,瞄准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求,高起点、严要求,全方位地进行学校管理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在构筑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新基础教育模式方面作了不懈努力和有益探索,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不少新鲜经验。

特级教师、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顾朝晶介绍说,我们首先找准了人才培养的坐标——“追求卓越,培养创造未来的人”,具体体现为“优秀+特长”的人才规格,即以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素养作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此,我们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入了新的阶段。1991年,二附中被确定为上海市首批课程教材整体改革试验学校,并在高中试办理科班;1994年,学校又受上级委托,进行全国理科实验班的试验工作,探索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有理科特长的学生的培养规律。

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们一致公认,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该校“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坚持统一要求与注重个性特长的统一”、“坚持学科与活动的统一”的教改实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校是一所以理科教育见长的示范中学,但是,校领导和教师始终把学生的人格养成当作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把研究、解释自然、注重分析与实证的科技教育与涉及人的道德、价值、理想、文化和情感领域、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的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初中生中进行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主体的“两个学会”教育,在高中生中实施以“品格、人格、国格”为中心的“三格”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的变革中,华东师大二附中积极探索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包含师生共同活动的多重组合方式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经过不断实践,各门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卓有成效的新教学方法体系,如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思路探究法”,政治课教学中的“小品教学法”,外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物理化学教学中的“目标诱导法”、“探究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在语文、数学、外语课的课堂教学中,该校尝试采用了课前演讲、师生对话、轮流问答、全员参与、课堂讨论、学生主讲六种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华东师大二附中今年步入不惑之年,如今已桃李满天下。该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作为一所升学预备型的重点中学,该校毕业生尤其受到高校的欢迎。上海交通大学曾对来自上海市26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分别为优异生数、三好生数、优秀生数、学生干部数、直升研究生数以及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数等六项,经统计,该校毕业生有五项是第一、一项是第二。华东师大二附中的人才遍布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他们当中,有科学家、画家、作家、劳动模范、党政干部、企业经理,还有一大批硕士、博士,当年被邓小平同志称赞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娃娃,如今成了中国最年轻的电脑科学博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